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 促进句容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时间:2015-05-06 12:12:14 来源:
句容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与丹徒区、金坛市比邻,南与溧阳市、溧水县交界,西与江宁县、南京市接壤,北濒长江。
早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就有古生物繁衍。30万年前,原始人类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新石器时代,这里的人们以采集为生,过着渔猎生活,充满了原始文化色彩。商周时期,这里出现了江南地区独特的土墩墓,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吴国土著文化。汉至六朝,句容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和通商航道。唐、宋以来,随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城市迅速繁荣起来。抗战暴发后,这里又是全国抗战前沿,著名的茅山抗日根据地就在句容的东南部。
句容西汉建县,文物古迹遍布城乡。我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镇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句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另有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古桥梁、古遗址、古墓葬400余处,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卷》。特别是周代土墩墓的成功发掘,更是让句容成为吴文化研究的热土。
如此之多的文物古迹,在全省县级市是不多见的,虽然我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但我们的旅游重点在宗教文化和革命文化,真正发挥旅游功能的文物古迹很少,可能只有“两山”的部分古建筑,这只占我市文物古迹总量的1%。充分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创造句容旅游事业新的辉煌将成为现实。
一、更新思维观念,理顺几个体制。
1、理顺文物管理体制。我市文物古迹众多,现行的管理权限在句容市文体局,真正从事文物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句容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这是一个非常设机构,既没有人员编制,又没有经费来源,实际上就是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文物管理和协调机制,更谈不上最大发挥文物旅游功能。当务之急就是将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改为常设机构,给予编制和经费保障,切实发挥文物部门的管理和协调职能,统筹规划全市的文物保护和利用。
2、理顺景区、景点管理体制。我市各景区的旅游资源分属于景区管委会、宗教、林业、旅游、文化、文物、园林等部门,不可避免的部门利益冲突一定会给协同开发利用带来阻力。从当前来看,首先要在茅山风景区、宝华山风景区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茅山风景区从今年7月1日开始理顺管理体制,从运行情况看,理顺体制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3、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景区、文物部门、旅游部门因所处的位置不同,在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方面的想法和做法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建立长期的、固定的协作机制。可以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牵头,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协调处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相关问题,确保可持续发展。
4、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句容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很多,在文物资源协调利用上,无论是“旅委会”、“文管会”、“管委会”,都有相关部门行政领导组成,建议在重要决策前,先行召开专家论证会,请懂规划、懂市场、懂句容文化脉络的各行专家进行论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摸清文物资源家底,编制文物保护和利用规划。
1、对全市文物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去年以来,国务院下发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给我市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带来了契机。我市已经成立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市博物馆为主的普查工作队已经开展了普查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完成野外普查工作任务的40%,登录各类新发现36处,其中有两处遗址极有可能为吴国城址。明年底前,我们将全市所有的文物资源登记在册,绘制出文化古迹分布图,为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2、编制文物保护和利用规划。文物资源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内涵和要素,从旅游角度上说,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来看,利用文物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做好文物资源的保护,这就要求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上规划先行。从句容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可以从四个层面规划文物保护和利用:一是宗教文物保护和利用;二是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三是吴文化文物保护和利用;四是秦淮文化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在规划中抓住特点,突出重点,从人文脉络上接轨南京。将文物保护和利用规划纳入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纳入城市规划。
3、要提升我市文物资源的档次。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分级别的,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个级别,分别有不等的资金支持。我市文物部门视申报升格工作为己任,配合九龙山景区的开发,及时公布了新四军修械所等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适时将隆昌寺古建筑群和城上村遗址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申报一批省市级保护项目,公布句容市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开拓文物保护视野,拓展文化旅游空间。
在一些地方,一说到历史遗迹就要恢复古建筑,一谈到挖掘文化内涵就想到建庙,一讲到休闲旅游就想搞人造景观。我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要做大做强旅游业,就是要运用文化产业的全新观念审视和发展旅游业。我市旅游的“卖点”就是文化背景,要注重挖掘文化品牌提升旅游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文化底蕴,以文化遗产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1、深度挖掘宗教文化和革命文化遗产。
一是加快景区建设步伐。茅山景区扩大范围,恢复三宫五观七十二庵,是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要坚决贯彻落实,重振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中的重要地位。宝华山景区要改变上山只看一座庙的单一局面,分期规划建设500米佛教文化长廊,用佛教文化长廊将宝华山众多的历史古迹串联起来,一边看景一边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红色旅游要跳出茅山局限,放眼句容全境及周边,逐步恢复新四军修械所、医疗所、被服厂、交通站等重要遗迹,将红色景点组合成红色旅游线路。
二是要发挥名人效应。句容的道教、佛教文化在全国有很深的影响力,主要得益于历史上传播道教、佛教文化的高僧大德。我市的宗教庙宇更要注重文化和德行的修为,加强宗教文化的对外交流,培养我们的高僧大德,一个名道、名僧可能就会改变一座庙宇、一个城市的地位。《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文艺作品的广为流传,也让四大名楼在旅游发展中占尽了先机,所以我们需要邀请文化名人为句容名山、名刹创作文艺作品,以此提高文化遗产的传播力。
2、注重开发历史文化遗产。
句容旅游业开发的软肋是历史文化遗产。我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除“两山”文物建筑对外开放外,诸如颜真卿墓、朱元璋祖地、萧绩墓石刻等项目尚待开发利用,湖熟文化、吴文化项目也是空白。文物资源和旅游业紧密结合,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是建设先吴文化博物馆。句容周代土墩墓分布在茅山周边地区,2005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确立了句容在吴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把先吴文化博物馆建设在茅山,使之成为吴文化研究、传播、展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填补茅山景区历史文化的空缺。
二是赤山湖开发要结合湖熟文化的发掘。湖熟文化是江南地区的商文化,发现命名于江宁的湖熟镇,紧邻赤山湖,湖熟文化铜钺(权力的象征)在赤山湖的发现,已经证明赤山湖是湖熟文化的中心地区。所以,赤山湖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先行湖熟文化遗迹的调查,如果发现湖熟文化的城址或是村落,将大大提高赤山湖的文化属性,一定会引起世人关注的目光。
三是宣传包装文物古迹。颜真卿墓、萧绩墓石刻、朱元璋祖地都是句容独有的文物资源,今后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将其包装成旅游开发项目,寻求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开发,填补文化旅游的空白,拓展旅游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