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导航
学术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园地 > 学术成果

颜真卿墓在句容的考释

时间:2015-10-15 14:16:11  来源:

       颜真卿,字清臣,世居琅琊临沂,因五代祖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自丹阳郡迁居京兆万年,故为京兆万年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中进士由郎官而至节度使、尚书,进爵鲁郡开国公。他在政治上坚决维护中央集权和全中国的统一,先后同分裂叛乱势力安禄山、李希烈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终以身殉。唐得宗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谋反,真卿为卢杞所妒,奉诏前往汝州劝谕,贞元元年被缢杀于蔡州(河南上蔡县西南),享年七十七岁。其一生忠义著于史册,颜体楷书名垂千古,至今仍是人们临池学书的法帖。
      《新唐书?颜真卿传》载:“淮、蔡平,子君、硕护丧还。”然而丧归何处,一直是个谜。《颜鲁公文集?颜鲁公行状》记载:“王师复振……其年八月二十四日又使景臻等害于龙兴寺……淮西平,仙奇遣军将营送公神柩于京师,嗣子栎阳县尉君、次子秘书省正字硕迎丧至汝州襄城县,乃葬,攀号屡绝毁裂,过不自胜,以其年十一月三日附葬万年县风栖原之先茔。”也就是说,贞元元年(785年)真卿被害于蔡州龙兴寺,贞元二年三月,其子迎丧葬于汝州襄城县(陕西襄城县东南)十一月在万年县(西安)风栖原葬衣冠。据调查,如今上蔡县、襄城县、西安尚未发现颜真卿墓葬,祖籍临沂也没有发现。是历史记载有误,还是另有原因,却不得而知。那么句容为何又有颜真卿墓呢?
      《乾隆句容县志》卷四载“唐颜尚书真卿墓在县治东来苏乡后颜村。颜坟庵在县治东三十里来苏乡,因唐颜鲁公葬衣冠,其地立僧庵墓傍,以守墓,中供常山、鲁公二像……”由此可知,句容有颜鲁公衣冠冢。宋代工部尚书王遂《颜鲁公祠记》也早有记载:“爱鲁公之为人而不得其像者,朋友刘汝进过虎耳山谒其墓而得之……知公虽死于蔡州……有诏子君、硕护丧归葬后颜,即虎耳山句容为邑……岁代流易,昭穆杂处,惟有石人、石柱、石板,墓地虽存,墓志无在。”(见《景定建康志》)也就是说南宋时,墓前还有石人、石柱、石板,然而墓志无在,进一步说明虎耳山不是颜真卿原葬之地,而是后来的衣冠冢所在。
       虎耳山在句容市行香镇,这里尚存颜鲁公祠旧址。1995年,我在原祠后茅厕旁发现石碑一块(现保存在句容市博物馆),高133厘米,宽62厘米,厚18厘米,部分碑文尚可辨认,上有“奉府宪批据县民颜运锦、运鹏赴府呈称,身祖颜鲁公赐紫于唐,立祠设庵产载明县志……于东隅虎而山置产立祠自唐至今已千八年”等内容,落款为:道光十六年二月。此碑证实了颜鲁公祠建于唐代,至道光十六年已一千零
八年了,应是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所建,其时,颜鲁公已遇害四十三年了。
       句容市虎耳山有颜真卿衣冠冢,可见颜真卿和句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那又是什么原因使颜真卿对句容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原来颜真卿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曾一度与茅山高道李玄靖是师从关系。
据《唐人佚事丛编》卷18记载,真卿十八九岁时害了一场大病,卧床百余日,久治不愈,有一自称北山君的道士过其家门,出丹砂少许,便药到病除,从此以后,真卿在吟阅之暇常留心仙道。有年轻时的这段经历,使真卿对道家玄微越发崇尚,宦游期间,每到一处或途经名山,总要前往拜访道观,问师学道。
乾元二年(759年)颜真卿在升州(南京)刺史任上,曾派使者送书往茅山,表白自己向慕道教玄微的诚恳。玄靖先生特地授意韦炼师作答,并对他的“超然大志”大加鼓励。大历六年(771年),真卿宦游中又途经南京,本想宅心山林,归隐茅山,无奈王事不遑 ,身不由己,终未能如愿。不禁感叹“事乖夙愿,徘徊郡邑,空怀尊道之心”(《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真卿虽然遗憾没能成为一个专司修炼的道士,罕有机会聆听玄靖先生的指教,然而这段与玄靖先生交往的经历,使他契悟了道教的玄微,把道教的持
守精神、名利浮云的思想,与儒家的忠孝观念熔为一体,形成了他刚烈、正直的“忠义”人格。真卿不媚权贵、舍生取义的大臣风范,庄重典雅、风骨兀立的书法艺术,都是这种人格精神的体现。
       大历十二年(777年),真卿赴任湖州刺史,途经茅山,再次登山拜访,得知玄靖先生已驾鹤西去,不禁感慨万分,想起自己早年跟随玄靖先生“尝接采真之游,绪闻含一之德”的一段往事,提笔留下了《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时年69岁,为其晚年代表作品之一。碑中详细记载:他曾一度与句容茅山道士玄靖先生是师从关系,自称早年跟随乾元二年还曾派使者送书往茅山,表白自己向慕道教玄微的诚恳;大历六年,罢刺临川,本想宅心山林,无奈王事不遑,身不由己,终未如愿,一直感到遗憾。或许,颜真卿生前就向子侄表达了这一夙愿,葬于虎耳山(南面正对茅山),了却其宅心山林的心愿。
      《颜鲁公行状》载:“乾元元年三月封丹阳县开国子,一千户。”根据《古今图书集成》关于地名的解释,当时的丹阳县就是现在的丹阳市,和句容虎耳山相邻,同属升州,句容当时只有三千户左右。说明颜真卿的食邑之地范围很大,就在虎耳山附近,势必有后人为他打理田产,安家落户,虎耳山有颜氏后裔也在情理之中。据真卿四十代孙颜伟修回
忆,其祖父、父亲组织续修过《颜氏家谱》八大本,每年都到颜鲁公祠祭祖,直到1952年还对祠堂进行过屋面修补。
       句容虎耳山发现颜真卿的衣冠冢,还有政治上的原因。唐文宗时已是唐晚期,朝中宦官当道,政治斗争日趋复杂,颜氏家族一直遭到冷落,终究不得重用。

 

句容市博物馆   翟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