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导航
学术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园地 > 学术成果

奇秀宝华山“四怪”悄流传

时间:2015-10-16 15:39:06  来源:

宝华山,古名花山,又名大花山,横卧于长江之南,西与南京钟山、栖霞山绵绵相连,主峰海拔437米,为群山之冠,亦为句容全境之最高点,因南朝梁代高僧宝志登山结庵,后此山改为宝华山。宝华山风景区素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秀之美称。而让人更为向往的是,当地老百姓流传的关于宝华山“四怪”的故事。
一怪:只闻钟声不见庙
宝华山上隆昌寺周围36座山峰似36片莲花瓣,寺宇若莲房端坐其中。
宝华山是北亚热带生物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的2000多亩低山谷地,地带性植被保护得较好,目前已知的植物有124科、352属、525种,其中1932年,被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郑万钧定名的“宝华玉兰”初放花蕾时如同粉红色莲花,幽香沁脾,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名贵花木。
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把宝华山辟为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使珍贵的植物资源得到了十分妥善的保护。因为植被保护得好,加之隆昌寺被36座山峰所包围,在山的任何一面都看不见寺庙的影踪,只能远远地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
现在上山的路有南北两条,汽车可以沿盘山公路蜿蜒上山。其实,旧时上山,是从宝华山北麓杨柳泉徒步上山,经山间林阴大道,越欢喜岭,过白云亭,气势雄伟的庞大寺庙乃跃入眼帘,寺前有环翠楼,上书“律宗第一山”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清代顺治进士、御史笪重光的手笔。有诗云:“万山堆里看云松,曲崦幽溪复几重。为爱泉声过林去,不知烟寺耳闻钟。”旧时信众也说:“围着庙宇转,不见有山门;听得念经声,不见僧人影。”
隆昌寺被青峰环抱、古木掩映,常年云锁雾罩,清静绝尘,风清气凉,既是佛家名刹,又是避暑胜地。历代达官贵人、名流雅士纷至沓来,连梁武帝,清康熙、乾隆帝都曾驾临,其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山,并赐御书大雄宝殿匾额“光明法界”四个大字,至今还在。
二怪:宝华庙门独向北
天下寺庙的庙门都是朝南开,只有宝华山隆昌寺的庙门朝北开,这其中的原委先要从民间传说说起。
隆昌寺原有殿宇号称999间半,寺庙雄壮,风格独特,四合方形宛若一座法坛。大门面北偏东,其上悬挂着“护国圣化隆昌寺”额。传说山门原来朝南,因皇上登此山乃由北而至,故改山门面北,民间有人作诗一首:“林竹翠柏抱寺庵,隆昌寺院玉中藏;燕窝宝地佛中奇,山门朝北迎圣上。”
其实,庙门朝北开是因为隆昌寺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从山形走势看,隆昌寺南面是一座较高的山峰,山形陡峭,而北面视野开阔,门朝北开是后有靠山,前有出场,面向长江,古人对山势和风水的利用巧妙到极至,既有科学道理,又符合佛家尊重风水学术玄机。
山门很小,建在庙宇的东北角,为何隆昌寺山门既小且偏僻呢?因为隆昌寺为律宗寺院,僧人平时不能随便进出,有意将山门造得很小,以示戒律严明。寺庙僧人功课极多,为使院内静逸,故将山门造得偏僻,以避干扰。从细小处可以看出,隆昌寺真是戒律严明,不愧被佛教界称为“律宗第一名山”,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也奠定了隆昌寺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
三怪:和尚尼姑在一块
宝华山之所以成为我国佛教名山之一,主要原因是其属律宗,专门制定佛教法规,所谓“律宗第一名山”正是由此而来。
据说,每年全国各地不仅有70%的僧尼来此受戒,而且东南亚许多国家的佛教徒也慕名而来,日本、泰国、缅甸、印度等国家都曾赠送过玉佛、石佛等物器。仅1992年传戒,来自国内29个省市和美国、越南、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958名僧尼在此受戒,再现隆昌寺的辉煌,可以这样说,全国每个寺庙里都有隆昌寺受戒的僧尼。凡能取得隆昌寺受戒凭证的僧尼,可以周游全国名山古刹。
除了戒律严明外,隆昌寺受戒的特点也是独特的,既授男众,又授女众,所以民间俗称“和尚尼姑住一块”,其实就是说同在一个寺庙里受戒。解放以前,山上除了隆昌寺,还有尼姑庵,近年来,寺庙为了发扬光大佛教事业,四处化缘,争取了部分资金,正在寺庙西北山坡处建造尼姑庵,陆续恢复女众修行,使宝华山的这一怪变得名副其实。
四怪:厨房大师烧“荤菜”
看到这一怪,有人就有了疑问,隆昌寺是律宗,厨房里怎么能烧荤菜呢?这不是和清规戒律冲突了吗?非常荣幸的是,鄙人曾亲自品尝过那里的“大鱼大肉”,真是人间少有的美味佳肴。
原来隆昌寺有远近闻名的素菜馆,经那里的大师傅精心烹制,素菜、豆制品、菌类一下子就变成了红烧“鱼”、红烧“肉”等可口佳肴,应有尽有,真是色香味俱全,让人看了不禁垂涎三尺,食欲大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老而俊秀的宝华山,无愧于古人及当代人的赞誉,堪称旅游胜境,她已成为六朝古都南京东郊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

 

 

句容市博物馆 翟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