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导航
学术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园地 > 学术成果

秦淮河源头究竟在哪

时间:2015-11-17 11:18:35  来源:

沿明城墙蜿蜒流淌的秦淮河,曾经污水横流。经过南京市3年的综合整治,这里又重现碧水清波。近日,南京市政府又启动了秦淮河环境整治二期工程,保护南京“母亲河”。治理秦淮河要从源头开始,那么其源头又在哪里呢?记者开始了秦淮河源头的探寻
秦淮河,本名龙藏浦,汉时起称淮水,因旧传秦始皇“凿方山,断长垄”,始有秦淮河的名称。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城于秦淮河畔,自此两岸逐渐繁荣昌盛,孕育了灿烂的秦淮文化。古往今来,碧波荡漾、桨声灯影的秦淮盛景名扬天下,令无数游人神往。
三条水系“争夺战”
古秦淮河千年来,流经南京、江宁、句容、溧水一市三县(区),一直太平无事,九十年代以来,关于秦淮之源的争论一直不休。江宁区在方山之巅竖起“秦淮之源”碑后,在溧水却引起反响。那么秦淮之源到底在哪里呢?
《二十五史》上有载:句容,江宁府东,南有茅山,北有华山,秦淮水源于此。溧水,东南有东庐山,秦淮水别源出焉。记者认真研读了《江宁县志》,上面的记载是客观公正的,秦淮河有两个源头,东源句容河出自句容县城北30公里的宝华山,汇集赤山湖水后,进入江宁湖熟镇,到龙都西北村与南源汇合。南源溧水河来自溧水县东南10公里的东庐山,经溧水县城和江宁铜山、禄口、秣陵、龙都,流到西北村附近。两源在西北村汇合后,再绕方山的西南两面,转西北,流经殷巷、东山、岔路、上坊等乡镇,向北流入南京秦淮河,再流入长江。
《乾隆句容县志》上载,秦淮源在华山(宝华山)北,自戒公池一涧北下汇天井、杨柳二泉,为秦淮之源。为了体验美妙的秦淮源头之景致,记者邀友4人,专程前去探访天井、杨柳二泉。虽涓涓细流、滴滴之泉,乃秦淮河最远的发育处,但从这里发育的秦淮河水,却能奔流1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达263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16条,流经句容、溧水、江宁、南京等地,灌溉面积达130万亩左右。据《江宁县志》载,句容河占全流域面积的48%%,溧水河占全流域面积的26%%。地质考古学家也证实,远在7千年前,就有了秦淮河自然河流的雏形,涓涓细流却孕育了句容河两岸丰富的原始文化,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就有人类活动,沿句容河已发现原始村落遗址近30处,已通过考古发掘,得到证实的有著名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丁沙地遗址,湖熟文化遗存——城头山遗址、白莽台遗址。
山形水系看主源
句容地处宁镇山脉中段与茅山丘陵的交汇地区,南北环山,中部陇岗起伏,间以冲谷平原,西部低洼,东部向西南倾斜,是秦淮东支、太湖西支与沿江3个水系的分水岭。其中沿江水系只占11.8%%,太湖水系只占19.3%%,向西的秦淮水系占68.9%%。
宝华山、大华山、九华山南部的山水经黄梅河、汤水河流入秦淮河;大华山东部、空青山、武岐山、凉帽山等的山水经普渡桥地区直往解巷河经大卓庙、下荫坝、房家坝,通过句容河(原名秦淮河,后把句容境内的部分改为句容河)流入秦淮河;东南方的茅山山水由茅山河流入赤山湖;方山、磨盘山、老人山、大王山、马山、丫髻山、瓦屋山的山水由浦溪河、李塔河、天王河流入赤山湖。赤山湖囤留的水再通过赤山闸流入秦淮河,这一水系因流入秦淮河,故为秦淮水系。
秦淮之源天井泉、杨柳泉位于宝华山北麓,二泉之水因受蟠龙山等山所隔,无法入江,只好南流,汇空青山、武岐山、葛山、老虎山、大华山等诸山之水,形成句容河,围绕句容城向西。这以下地区是句容的低洼处,海拔在10米以下,乃天然的洪水走廊。句容河之东部乃是东昌、陈武、行香、春城等乡的低山、丘陵或岗地,海拔至少在10米到200米之间,所以句容河水顺势而西下,成为秦淮水系重要的成员,实在是不容置疑的。
源头巨闸锁“蛟龙”
自古水往低处流,句容地处宁镇山脉,东、南、北高山起伏,三面环绕,而西南圩区,地势低洼,一旦山洪暴发,均向该地区冲去,形成了一个囤水滩,即现在的赤山湖。早在吴赤乌三年(240年),吴大帝孙权实在无法容忍自己的都城总被淮水淹侵,只好派了成千上万的壮汉来句容,将赤山下的沼泽地凿成赤山湖,以在旱时灌溉,涝时屯水。赤山湖起着屯水滞洪的作用,减轻了下游南京的洪涝灾害。
句容水利部门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山洪暴发,句容圩区首遭其害,泄洪地带江宁地区是首当其冲,为此,国民政府为了金陵的安全,排除水患,曾在赤山湖建赤山坝用以控制洪水。看来,句容河水的多寡,直接关系到秦淮流域的涝与旱,也说明句容河之水是秦淮河最为重要的水源。
解放后,句容人民既要为句容丘陵山区防旱、抗旱,开塘筑坝,依山建库,蓄水灌溉,同时又要为南京、江宁下游地区滞洪、抗洪承担重任,1991年我省遭到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句容山洪暴发,势不可挡,如果把赤山闸打开,山洪滚滚西下,句容就不会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但勤劳朴实的句容人民以大局为重,丢卒保车,作出了自我牺牲,南部圩区一片汪洋,还是牢牢地把住赤山闸。赤山闸真如一把金锁锁住了蛟龙,把洪水控制在句容境内,没让秦淮汹涌澎湃,保护了南京免受水害。
据水利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南京地区出现过五六次洪涝灾害,在每次重灾之年,句容人民为减轻秦淮河地区的灾情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句容扛住了千斤顶,下游的江宁地区才保得平安。句容和南京一奶同胞、一衣带水,感情是深厚的,不是区域划分可以隔断的,因为拥有共同的母亲河——秦淮河。
近日,在网上看到南京市政府投巨资治理秦淮河,以恢复十里秦淮的往日风光,作为源头的句容人民也是无比兴奋,很早就开始了句容河的治理,从源头杨柳泉开始,直到赤山湖,搬迁了河道两岸所有的小化工厂,建设了污水处理厂,有力地呼应了南京市治理秦淮河的举措,在新时期对秦淮河又作出了新的贡献。
踏上句容河三岔段的河堤,极目远眺,自北向南,句容河宛如一条蓝色的缎带,蜿蜒在赤山圩区,河宽堤高,水清凌凌,深不见底。白鹭在草木茂盛的水畔悠然觅食,渔翁欣然捕鱼,一派恬静安闲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