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博物馆如何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时间:2017-05-19 10:41:40 来源:江南土墩墓博物馆
注:本文收于 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编:《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
古语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作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3],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中应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责无旁贷。
以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来看,大型博物馆无论在藏品数量、策展水平还是在参观访问量上,都有着县级的中小型博物馆难以企及的优势,因而在文化传播、社会公众教育方面也有着更大的便利性,但是县级的中小型博物馆在数量上占据着中国博物馆的大多数,也是“植根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距离最近”的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所以,笔者不惴浅陋,试图对县级博物馆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做一浅显探讨,希望能为此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一、了解自身,看清形势
博物馆拥有一定数量的文物藏品与固定的展览场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博物馆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仅仅满足于存在,而不能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有所贡献,也会日渐日渐淡出公众的视线而销声匿迹。
因此,为了自身的发展,县级博物馆也必须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建设中。但是,如何做出自己的贡献呢?需要做出怎样的贡献呢?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对自身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自己有什么,有多大影响力。
博物馆要对社会文化事业有做贡献,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藏品方面:自己有多少藏品、有什么藏品、藏品的种类分布如何等等;人员配备方面:自己有多少人手、人员构成如何、各自擅长的领域是什么等等;场馆、设备方面:展厅规模、样式、场馆内多媒体与各种电子设备的配备状况;以及在这样的藏品、人员配备与场馆设备基础之上能够举办什么样的展览(活动)、能够向公众传达怎样的文化信息。
以上所列诸项,实为日常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各种信息了。然而,各个博物馆是否真的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呢?一般来说,县级博物馆的藏品从千余件到数千件数目不等,并且多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藏品;工作人员也从几人到十几人不等,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策展还是科研,人手都捉襟见肘[5];场馆、设备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的博物馆在场馆建设与设备配置方面也不断最求“高大上”与“新精尖”,但是以自身所拥有的藏品与工作人员配置情况是否能够用得起来以及怎样才能最大化地使其发挥作用则很少有人去关注。[6]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县级博物馆的影响力往往局限于本县[7],影响力大一些的可能会辐射周边的县市,但是很少有县级博物馆的影响力突破省界,这是各县级博物馆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2.自己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
一般来说,县级博物馆的受众多为本地居民,但是对一些主打旅游牌的县市来说,外地游客也不在少数。以句容市为例,句容市目前有句容市博物馆和江南土墩墓博物馆两馆,但这两馆的受众有着很大的不同。句容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旅游资源又以北部的宝华山、南部的茅山最为知名。句容市博物馆在句容市区,由于句容市区并非旅游资源的集中地,所以句容市博物馆的参观人群以句容本地居民为主;而江南土墩墓博物馆在茅山景区,所以其参观人群就包括了本地居民和到茅山游玩的外地游客。
受众群体的构成不同,是两馆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导致的差异,而这个差异又决定了两馆在各自定位与发展方向上的不同。不同的群体希望获得的信息当然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群体,不同的个体所希望获得的信息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基于上文所述之“了解自己有什么以及自己能传达怎样的文化信息”,我们认为,博物馆需要对自己的受众群体做出认真而又仔细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不同文化需求。
二、积极作为,服务社会
1.走出去,融入社会,植根于人民群众
作为具有固定的馆止和符合国家规定的展室的单位,博物馆展示藏品、传播文化的传统方式和主要手段就是展厅中的陈列展览。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切实保障公民休假权政策的出台,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但是更多的人走向了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大型博物馆,而忽视了身边的县级中小型博物馆,使得县级博物馆很有些“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尴尬。而要摆脱这样的尴尬,就要“勇敢地走出去”,主动的推介自己,让更多的公众知道自己身边原来是有不错的博物馆存在的。
平心而论,博物馆“走出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议题,并且早已有许多的探索与实践[8],比如展览进社区、进学校、现场鉴宝等都是比较不错的活动,既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又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的馆藏资源。所以,笔者在此并不想讨论以什么形式“走出去”,笔者认为对如何立足于县级博物馆的实际,“拿什么走出去”、“怎样走出去”、“如何实现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最大限度满足公众需求”的探讨可能会更有意义。
在这方面,镇江博物馆的“乐享传统节”项目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此项目立足于馆藏资源,结合镇江地方民俗,加强与社会公众间的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9]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立足于馆藏资源。众所周知,县级博物馆的藏品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不算多,但多具地方特色。所以在举办相关活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着重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我们也发现,其实多数民众更愿意关注自身周围的事物——相比于诸多“高雅”的艺术——这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也就是说,县级博物馆在“走出去”的时候,“乡土化”、“与民众近身化”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这些文物(艺术品)究竟跟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的东西呢?有没有什么展示可以让自家的后生受到什么教育呢?能不能整理出一些乡贤的故事以启后人呢?是不是可以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艺术家的作品来做展出呢?自家有件祖传的宝贝,有什么名堂呢?
总之,县级博物馆需要“主动地走出去”,并且在“走出去”的时候做好自身定位,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9]
2.引进来,加强交流,让文物不再尘封
此所谓“引进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谓引进展览,一谓引进人才。
引进展览方面,目前做的比较多的或者是临近县市兄弟单位之间做联展,或者是有共同特色在藏品方面又有互补性的馆际之间的合作,又或者是知名艺术家的作品等等。在博物馆系统内部的交流、合作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合作机制与可观的成果[11],我们想,合作的范围是不是可以再扩大一些?引进的展览是不是能够再丰富一些?由于体制的原因,各县的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及学校甚至政府机关都藏有许多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社会意义的藏品;民间的收藏也不可谓不丰富,除了民间收藏的文物,一直不被当做文物但能够生动体现传统社会的乡里生态而一般民众又难得一见的资料——比如族谱、几近失传的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大胆地引进,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文化知识的增长、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求,博物馆都应积极引进。
引进人才方面,囿于编制与财政,县级博物馆在这方面往往得不到有力的充实,这也成为县级博物馆一直以来研究力量薄弱的重要原因。众多有识之士都曾大声疾呼:要提高基层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人才结构、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然而,一个个现实的困难使得县级博物馆的人才结构优化如逆水行舟,举步维艰。现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已有不少博物馆开始推行会员制,即社会公众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到博物馆提供的相应的服务,那我们想,既然服务可以拿来换取一定数额的金钱,为什么不可以换来相应的知识或者技术呢?并且,《博物馆条例》规定:博物馆应当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等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12]县级博物馆完全可以借助与各种专家学者或者科研机构合作的机会,一方面使自己的工作人员在合作中得到训练和提升,一方面使自身所有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将“死”的藏品转化成“活”的文化知识,或服务于陈列展览,或服务于文化教育。
要之,在“引进来”的过程中,还是要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打破既有的一些思维框框,才能够使“引进来”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发挥县级博物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站稳脚,提升自己,服务区域文化事业
所谓“站稳脚”,即是立足本业,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加强服务于文化建设的能力。有人会说:“博物馆的本业不就是办好展览么?”展览对于博物馆来说,已是最基本的职能,如果就满足于此,就无异于画地为牢、故步自封了。
县级博物馆所收藏之文物多富有地方特色,其所传承的也多为地方特色文化。所以延而伸之,博物馆完全可以通过阐释所藏文物背后的故事来研究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人文掌故及典章轶事,进而从事地方文化资料的整理、编写工作,深入开发、弘扬地方文化,为区域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或诲当世,或启后人。
县级博物馆往往还担负着所在县域内文物保护的重任。在文化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日渐成为衡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文物保护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区域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与在更大范围内文化传承的发言权。所以,县级博物馆需要同时做好至少三方面的工作来为文物保护作出最大的努力:一是及时向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反映本辖域内文物保护的情况,并对相应工作积极提出有益建议,以影响更高层次的决策;一是与各级政府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努力争取他们的同情与支持,为当地文物的保护提供最切实可靠的保护;一是加强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保护文物受人尊敬,破坏文物遭人唾弃。
县级博物馆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保存、传承区域文化的重担,加强对各种文物的保护,使今人知往昔,让后人知今日。
三、小结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日益发展,我国博物馆的整体水平在提升,在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也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理应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县级博物馆作为中国博物馆的“基层力量”,更要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区域文化建设中积极作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释:
[1]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
[5] 沈君芳:《也谈中小型博物馆的人才“荒”》(《江苏省文博论文集2014》,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刘勤:《浅谈县级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与对策》(《江苏省2014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论坛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等文都涉及到中小型博物馆的人才配备问题,可参。
[7] 对此,常州博物馆做过调查,“本地居民占全部受访观众的74.2%”,常州博物馆以一地级市属博物馆尚且如此,其他县级博物馆的情况可想而知。转引自《浅谈中小型博物馆的临时展览——以常州博物馆为例》,《小康目标后的江苏博物馆事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