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导航
学术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园地 > 学术成果

博物馆事业的江苏经验 ——兼谈文旅融合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1-05-10 16:16:48  来源:先吴文化博物馆

         

注:本文刊于《文旅融合与博物馆创新发展——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文物出版社2020年12月

 

摘要:江苏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南京博物院模式、扬州模式、南通模式和南京模式等各具特色的经验模式,文旅融合则发展出了博物馆文化旅游模式、文化广场模式、博物馆+遗址模式和博物馆+景区模式等。在实践过程中,各种模式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的,其要点即在于博物馆要素的聚集、共享以及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制度的规范等。

关键词:博物馆 文旅融合 发展模式 经验

 

1905年南通博物苑创办为起始,历经20世纪30年代中央博物院的筹备,50年代各地博物馆的设立,江苏省博物馆事业已走过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各地市博物馆遍地开花、百花齐放,已形成体系较为完善、门类较为齐全的格局,并摸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发展模式和文旅融合的可行路径。

一、博物馆发展的几种模式

1.南京博物院模式。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馆藏文物43万余件(套),是“全国唯一集博物馆、考古、文保、非遗保护、古建筑研究与一体的省级文博单位”[1]。依靠其丰富的馆藏和强大的展示能力,南京博物院建起了“一院六馆”,一座物馆成为一座城。

2.以双博馆为代表的扬州模式。扬州市于2005年整合区域内的文物资源,广陵书社收藏的数十万古籍版片并入扬州博物馆,建立扬州双博馆。双博馆包括扬州博物馆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两馆合建于一处,是“扬州地区最大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学术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和青少年文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这种两座乃至数座位博物馆于共享一处馆址,的方式打破了之前一座博物馆独享一处馆址的建设模式。江宁博物馆和东晋博物馆也采取了同样的建设方式。

3.以环濠河博物馆群为代表的南通模式。环濠河博物馆群位于南通市濠河风景区,2002年开始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拥有21家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庞大群落。[3]2011年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展示示范项目。博物馆群或者博物馆城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的重视,里运河文化长廊博物馆群、基层博物馆群、淮扬文化区博物馆群的概念先后被提出[4],也有很多城市提出了打造博物馆城的构想。

4.以南京博物总馆为代表的南京模式。“本着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理念,”南京市2104年成立了囊括辖区内8家市属文博场所的南京市博物总馆。这8家场所分布于南京市的不同区域,地理位置相隔较远,总馆“按照机制创新、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合作互惠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属文博场馆及文物藏品的作用,开拓创新,实现藏品打通、人才打通、管理打通和服务打通。”[5]

二、文旅融合的几种模式

1.博物馆文化旅游模式。博物馆或凭借自身馆藏文物资源丰富,通过精心的策展赢得公众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公众心目中的“文化圣地”“打卡”目的地;或通过准确把握时代旋律,精心策划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展览,成为社会教育、学习的目的地;或策划许多特色鲜明、别出心裁的展览成为“网红”也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博物馆将自身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目的地,以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为代表。

2.文化广场或文体艺术中心模式。各地具体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实质相同:博物馆与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以及体育馆集中设置,共享一块区域,打造地区文体艺术中心。如泰州市博物馆、泰州市规划展示馆、泰州文化馆、泰州图书馆以及泰州大剧院和泰州市工人文化宫集中分布于人民广场南侧,打造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泰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文体艺术机构的集中布置,可以充分吸引区域内的居民集中享受文化服务,同时也形成地区的地标性文化艺术中心,吸引外来游客前往参观、游览。采取这种方式建设的还有扬州双博馆、连云港市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宜兴博物馆等。

3.博物馆+遗址模式。博物馆建于遗址之上或遗址附近,通过展示自身馆藏或展示遗址面貌而与遗址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较有影响力的文化文物展示区,如徐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位于云龙山北麓,2012年改扩建完成后“由西汉采石场遗址、土山东汉彭城王墓、清乾隆行宫和陈列楼四部分组成,成为集国保、省保和市保单位于一体、以汉文化为鲜明特色的考古遗址和遗物展示区。”[6]与古建筑、古遗址融为一体的建设方式,既丰富了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内容,也拓展了博物馆的空间范围,使得博物馆从单一的现代建筑组合变为内涵丰富、层次多样、文化气息更加浓厚的组合群落。近些年来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各地的重视,许多新建的博物馆如鸿山遗址博物馆、龙虬庄遗址博物馆和大云山汉墓(王陵)博物馆都是采用这种模式,既可以展示遗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使游客身临其境感知,也可以促进文保知识的传播,还能为公众提供文化氛围浓厚的游憩场所。

4.博物馆+景区模式。博物馆置身于旅游景区,为景区增加浓重的文化氛围,成为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分享景区的各种服务、设施。既可以避免相关服务设施的重复建设,又可以做大、做强其所在的景区。仔细观察之下又有不同的融合模式:镇江博物馆位于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街区北部,是街区内的一个重要景点;环濠河博物馆群位于濠河风景名胜区,大大小小数量众多的博物馆散布于景区各处,串联起来的博物馆群就成为景区的主要景点了。这两种模式都有效促进了文旅融合,二者的共同点是博物馆都是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细微区别在于博物馆对于景区的参与程度,即博物馆对景区的参与度深,景区的博物馆氛围就浓厚,博物馆对旅游的影响或贡献就越明显。

三、观察与思考

通过对省内博物馆发展几种较为成功的模式和文旅融合几种可行路径的概述,我们发现: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的。这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视为推动博物馆事业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经验。

1.博物馆要素的集聚。无论是自成一体还是抱团集群,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博物馆要素的集聚,博物馆要素主要有藏品、馆舍、人员、资金及信息、周边文创的开发等。以自成一体的南京博物院来说,除了继承原有的馆藏之外,还在不断地征集藏品,以丰富其展览内涵,展现其自身特色。2017年,南京博物院的《缀白裘——南京博物院藏品征集十年》展览即是对此项工作的总结性展示。这也给我们另一个启示,博物馆要素的集聚,不仅成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可以做出很精彩的展览。而无论以双博馆、博物馆群等模式还是“文体艺术中心”、博物馆+遗址等模式的发展来说,博物馆要素的集聚就更为明显。在一定区域内集聚数座博物馆、在更大范围内做出内容更为丰富的展览,更容易打造出博物馆的品牌,更容易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更容易给公众带来文化的冲击力,更好地服务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2.博物馆要素的共享。无论是在建设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中,博物馆要素的共享日益得到业界的重视,于是有全省协调的“馆藏文物巡展”,也各个博物馆策划组织的各种“借展”、“交流展”;有加强博物馆馆际交流与合作的呼吁,也有建立省内“博物馆交流合作平台”的现实需求。[7]而南京市实践中的“总分馆”模式就是要打破各个博物馆之间沟通不足,人员、信息、数据等分布、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制度,以“实现藏品打通、人才打通、管理打通和服务打通”,将博物馆“群体”建设成为一个“整体”,充分调动体系内部的各种要素,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另外,也并非所有的博物馆要素尽数集中于博物馆内,或者说尽数在博物馆体系内部,还有很多的要素并未积聚成博物馆的规模,而流散、游离于博物馆之外,有博物馆所藏之“物”,也有博物馆可用之“物”,并非只有“文物”才可做博物馆的展出之物。苏州博物馆举办的“画屏:传统与未来”展就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如何充分有效地集聚博物馆要素,做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文化深度还有社会欢迎度的展览。[8]

3.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科学高效的制度设计。综观成功的博物馆,无一不有先进的建设、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制度。各种模式的成功实践,也无一不是在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下的。将博物馆与科学结合起来是时代的需求,将博物馆与休闲结合起来是社会的进步,将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同样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每种先进的理论都是符合时代和实践的需求的。博物馆从最初的科学的到后来的好玩的、文化的,从最初的单体的到后来的集群的,从最初的的各自的到后来的联动的,无一不是在实践中摸索出先进的理念和科学高效的制度设计,又反过来指导博物馆的发展。以南通模式来说,博物馆群的建设无疑是先进理论和科学制度指导、规范下的产物,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种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多头管理、分散经营的弊端日益突出,”于是“环濠河博物馆群合作理事会”应运而生,[9]理事会制度便成为最新的博物馆发展的理论指导。20199月,南通市政府印发了《环濠河博物馆群整体提升实施方案》,提出成立环濠河博物馆群管理委员会和环濠河博物馆群联盟,“通过不断深化监管体制、运行机制和内部分配机制改革,”以“实现环濠河博物馆群资源优化整合”。[10]我们注意到,这是深化博物馆群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向改革的动员,通过探索新的制度建设来建设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博物馆群落。

四、对今后工作的一点启示

1.博物馆性质和功能的重新定位。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11]强调博物馆的非营利性,突出其征集、保护、研究和展出的功能,在建设文化自信、文旅融合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突出博物馆的文化机构属性和旅游资源属性,突出它的文化服务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要将博物馆视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环、旅游景点(区)建设的一环。博物馆可以和博物馆或者其他文化机构、旅游资源共享文化区域,共创文化氛围,共同提供文化服务,共同促进旅游发展。

2.博物馆经营管理的思维创新。博物馆,不仅仅是要展示给公众以“博物”,也要展示给自己以“博物”。可以做好的展览、好的文创的展品不仅仅只是自己的镇馆之宝,或者是兄弟单位的好的藏品,或者是民间收藏的文物,一切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及其他有特殊价值的好的“物”都可以是博物馆的展品,都应该成为博物馆努力争取以飨公众的素材。博物馆之间尚且要互通有无、交流合作,内部更要打破部门间、专业间的隔膜,真正实现集思广益,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

3.文化要素的集聚和联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综观种种博物馆发展和文旅融合成功的案例,博物馆要素和旅游要素的聚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将博物馆视作社会文化体系的一环,所以也应当将博物馆要素扩大而成文化要素。当然,小而精、特色明显的博物馆也并非不能发展的很好,只是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具有一定规模基础上的操作会比单体的小的相对容易一些,也更能够发挥其文化、旅游服务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文化、经济建设的功能。



注释:

[1] 嵇亚林:《建设国内领先 国际一流博物馆》,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江苏文物》2016特刊。

[2] 薛梅:《扬州双博馆》,《档案建设》2013年第3期。

[3] 徐宁,陶烨:《整合博物馆群资源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创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启示》,江苏省文物局编:《江苏省文博论文集2013》,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王晓洁,邓琳琳:《关于基层博物馆群建设的探索性思考》,常贵章:《关于里运河文化长廊博物馆群建设的思考》,见于江苏省文物局编:《江苏省文博论文集2013》,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吴晨康:《江苏省文化区域博物馆群合作初探》,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编:《江苏省博物馆群体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文物出版社2015年。

[5] 南京市博物总馆官网·总馆介绍,http://www.njmuseumadmin.com/About/show/id/43

[6] 江苏省文物局编:《江苏博物馆》,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84页。

[7] 相关内容可参阅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编:《江苏省博物馆群体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文物出版社2015年。

[8]  弘博网:《聚焦“画屏”:高规格学术展览背后的苏博经验》,https://mp.weixin.qq.com/s/-_IenyrL18X3wJviIwI4Tg

[9] 徐宁:《健全理事会运行机制 探索博物馆发展新途径——关于深化环濠河博物馆群合作理事会运行机制的思考》,江苏省文物局编:《江苏省文博论文集2014》,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关于印发《环濠河博物馆群整体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nantong.gov.cn/ntsrmzf/szfwj/content/e06c0505-61b5-4440-a833-f77b816df623.html

[11] 转引自龚良:《博物馆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江苏文物》,2015·夏。

 

 

 

刘玉斌